第354章 民间处处是人才 (第1/2页)

加入书签

在攻克成都后,为了吸纳人才,秦国实行了科举制度。

早期参与的人不多,规模小,相关制度也不完善。

主要原则是:自由报名,统一考试,平等竞争,择优录取,公开张榜。

过程确实很简单,一些读书人来到成都,在一处规模较大的厅堂内;由李昭出题,谁文章写的好就录用谁。

只要站在台风口,猪都能飞上天。

这话还是有些道理的。

当时李昭手下甚是缺人,录取率极高。

前两批考生中,如今很多人已经成为了太守、县令,甚至入朝为官。

等到后来,秦军攻克夷陵,相继夺取荆襄、岭南等地,参与科考的士子越来越多。

再想要借助科举考试,实现人生的飞黄腾达,难度明显大了许多。

即使如此,平民百姓,及一些中小豪强,仍迫切希望通过科举入仕。

毕竟已经有了这么多成功事例。

比如紫薇阁的龚逸,先前在成都时,他写了一篇文章,内容是建议秦国集中全部力量,闪击关中;只有将蜀地、汉中、关中连为一体,可形成强秦之姿。

李昭读完后,觉得李昆非亡国之君,攻打关中风险太大,没有采纳此提议。

却也认同了此人的才能,逐渐将其提拔。

金陵称帝后,紫薇阁根据李昭的要求,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番较大的调整。

地方上,负责主持乡试、县试、解试;考试通过后,方可来到金陵,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和殿试。

为防止出现作弊,考场有专人监守;考生的试卷会进行糊名和誊录,以防止通过笔迹辨认考生。

在流程上,李昭参考了明清两朝;可在考试内容上,却截然不同。

现在北方还在打仗,处处狼烟四起。

四书五经读的太好,有什么屁用;既没法砍人,也搞不来钱粮。

李昭需要务实,能真正为朝廷做事的人。

不过这样一来,矛盾也就产生了。

明清两代的科举,虽然显得呆板,束缚了士人的思想;但在一定程度上,加强了皇权的统治。

李昭对此心知肚明。

曾经范硕等人,关于相关制度专门求见过李昭,请教皇帝看法。

“万事万物,没有永恒不变的;等朕拿下长安、幽州,再议此事吧。”李昭淡淡道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↑返回顶部↑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修仙小说相关阅读: 云尧长歌 三国突将 大唐:九五至尊 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 大明:老朱偷看我日记,绷不住了 莲花楼之与君同逍遥 天幕:海外遍地银山金树,速抢 我一郎中,你跟我说是驸马? 无敌县令: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大唐:灵气复苏,全民修仙! 穿越原异界寻仙 行走在元朝末年 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? 极品皇太子,我一人征服满朝文武 开局:正经系统拒绝未成年 一剑九花 唐逗 大宋风云 别闹,我在异界古代打造未来城呢 穿越李自成,亲手终结大明和大清